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25日在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表示,“我们每年拿出1/3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基础研究。今年我们投入在基础研究方面会超过40个亿。”此外,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也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他举例说,100万年薪本来要缴税45万,现在可少缴30万。
长期以来,深圳市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同样也是人才的吸收地。当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吸收人才凭借的是深圳的主要政策和国家对于深圳改革开放的吸引力。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深圳吸引人才并不需要特殊的人才政策来吸引,大量的人口和人才就会像深圳集中,因为只有深圳是中国最开放最有发展潜能的城市。所以我们看到在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深圳快速崛起,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可以与北上广三大城市并列的中国第四大一线城市,这些年来又因为高速的发展,深圳超越广州成为全国第三大一线城市。
但是同样深圳和基本上所有一线城市都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发展到底需要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发展的最核心根源应该是人口。与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可以知道,人才是所有劳动价值的唯一创造者,同样人才是活的劳动,是能够产生生产价值的唯一动力,所以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有持续不断的人口供应,才能够让这个城市高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所以在其他一线城市不断控制人口的时候,深圳提出的标准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吸纳人才。
此次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人才政策,可以说在个人所得税层面给予人才以极大的税收优惠。当然这个政策其实并不是深圳为了吸引人才所设立的第1个政策之前,深圳就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新政策,可以能够看到的是,深圳是对人才吸引方面不遗余力的在推动人才流入深圳。
其实我们看这个可以说是深圳发展的一个策略,因为相比于其他一线城市,深圳有一个比较大的劣势就是深圳的大学数量相对较少,深圳所培养的大学生的人数也不够多,所以如果仅仅依靠深圳本地的大学生培养的话,深圳将很难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动力,那么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吸收到深圳来,从而来带动深圳本地的建设与发展。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不断的吸收人才来参与城市的建设,才有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对于城市的房地产而言,所谓的你在一个城市买房,实际上就买了这个城市的股票,如果你看好整个城市的未来的发展的话,这样的房地产市场才能够一个良性健康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深圳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国人才的核心聚集地,我们可以说几代一线城市,如果说北京靠的是文化政治中心的话,上海靠的是金融中心的话,深圳的定义则是创新中心,这也是一个中国真正的人才高地。
所以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深圳如此大力的推动人才政策,无疑为深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