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失败的3种可能
2020年01月12日 08:30:00
112 生涯研习社

“你很聪明,就是不够努力。”

讲真,多少同学听完这句话都在以自己的高智商为傲,却把针对努力不足的批评抛到脑后。

人类对聪明的崇拜由来已久,智商高被看做是“成大事儿”的前提条件,毕竟他们的起跑线就比凡人要远出一大截。

但是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在当今社会的大部分语境下,“太聪明了”,只能用来夸奖孩子,但如果用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则或多或少包含着一种贬义,毕竟有太多“聪明”的人,打坏了一手好牌,没有得到善终。

任正非就说,他不喜欢“太聪明”的人,看,太聪明在这里就成了一种缺陷,你甚至无法拿到华为的offer。

那么太聪明的人究竟容易走进哪些大坑,以至于没办法走到远的地方呢?

1.jpg

只追“风口”,不找“正道”

《论大战略》里把人的行为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刺猬型,不论外界环境怎么变,我就一招,团成个刺球,要杀要剐随你便;另一种是狐狸型,形势怎么变,我就怎么变,哪有好处跑得快,哪儿有困难绕着走。

我们先不说刺猬对不对,毫无疑问,“狐狸型”更接近我们所谓的聪明人。

在互联网时代,聪明人看上去机会更多,因为他们嗅觉灵敏,捕捉及时,不论学习还是创业,在启动初期,他们凭着聪慧的天资,确实能在一开始就把对手甩出几条街,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

这有什么不好呢?

坏就坏在,他们可能守不住。

如果把时间拉长,聪明人眼里的机会多,诱惑就多,真正能抵抗住外来的诱惑,则需要一些愚钝的力量。

你一定见过追着机会跑的人,风口一起,他就疯狂,开淘宝店、办公众号、玩儿p2p、炒区块链,每次和他们聊天,都让人觉得身处时代潮流的最前沿、风口的最顶端,但是回过头来看,忙着找机会、“捞一笔”的人好像什么大事儿也没办成。

说白了,聪明人容易犯的通病,就是追求一城一池的“小赢”,但这些结果连起来,却未必会成就一个领域的“完胜”。

吴军在《见识》中道出了这种行为方式更深远的危害。

一个人虽然精明过人,但他终究在时间和精力上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如果把大把的精力投入到这种“捞机会”的事情上面,也将永远失去宏观判断、从长计议的格局和视野,即收获了捡芝麻的快感,却丢掉了捡西瓜的可能。

将军赶路,不打小鬼。查理芒格一直以来投资的重要原则就是“不抓平庸的机会。”

智商过人的狐狸,不妨也学学愚钝固执的刺猬,用一个招数、在一个区域蹲的久一点,没准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jpg

太依赖“天资”,看不起“傻劲儿”

大学时期,我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同学,成绩总是A,所以姑且叫他小A。小A可不只是成绩好,他还是学生会副主席,读书社团的会长,身上光环标签一大堆。

毕业之后,小A很顺利地进了一家名企,起初他凭着才华博得了领导的赏识,涨薪比我们都快,但这几年,我们渐渐发现小A的脚步慢了下来,履历也变得很平庸,在我们这些“平凡人”纷纷开始带团队的时候,小A还在单打独斗,而且看上去百无聊赖。

有一次我和小A一起乘高铁出差,他第二天要到总公司进行一个重要的项目汇报,可这家伙竟然在悠哉哉地看财经杂志…

“你不看看PPT吗?明天可是要到总公司汇报啊。”

“没事儿,今天晚上再看也来得及,这种汇报我也不是第一次了。”

“可是这次你们老板应该很重视吧?”

“我花三天准备,和花一晚上准备,效果都差不多,还不如把省出来的时间干点儿别的,这样效率多高。”

后来我听说,小A的汇报反响平平,他又一次丢掉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但可悲的是,凭他的能力,他本可以……

我开始明白,小A的毛病在于,他总是看不上那些平凡的工作,他总认为竭尽全力对自己的“聪慧”来说是一种亵渎,自尊心不允许他这样使“傻劲儿”。

在考试百分制的体系里,用最小的力气获得最高的分数,这无疑是最省力、效率最高的聪明办法,小A们仅仅需要“恰到好处”的努力,就能名列前茅,这无疑给他们心理也带来的巨大的优越感,拼尽全力?那是平凡人的做法。

但进入社会,这样的招数还好使吗?

“聪明”人,往往都很珍视自己的名号,如果他们拼尽全力,却换来失败,对他们的自尊心会造成极大的打击;相反,每一次“不努力”,他们都会用“我只是还没尽力”麻痹自己。

毕竟天赋这玩意儿,太容易让人上瘾了。

但是,排名制,所有人在既定的规则和上限里竞争,那是学校的玩儿法。进入社会,讲的是淘汰制和赢家通吃,哪还有什么明确的评分标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脱颖而出、决定生死的选项上集中优势兵力,做到最好。

“聪明”“天分”,在这里一分钱都不值,在努力层面给自己留的每一丝余地,都是给机会溜走撕开的一个缺口。

3.jpg

只会“奋勇杀敌”,不会“退出战场”

莱特兄弟,带人类飞上天的兄弟,大名鼎鼎的聪明人。

回顾过去,两兄弟真的拥有了成功的一切要素:哥哥威尔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拥有工程师的细致和谨慎;弟弟奥维尔则富有艺术家的想象力,敢于不断创新。两颗智慧的大脑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更重要的,两个人还同时充满着对飞行的热爱。

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自律和坚韧。为了找到合适的试飞场景,莱特兄弟把试验场地迁移到了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偏远村庄,自然环境恶劣至极,取暖只能靠毯子,果腹只能靠饼干,这一撑就是好几年。

终于,1903年12月,在仅仅5个人的注视下,“飞行者一号”终于在得以翱翔天际,莱特兄弟取得了改变人类的成功。

然而让人唏嘘的是,本该就此载入历史的莱特兄弟,在取得成功之后,却险些成为阻碍航天事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莱特兄弟名利双收之后,成立了飞机公司,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可此时他们却把自己的成功,牢牢锁进了“保险柜”。

当时“飞行者系列”申请了专利保护,兄弟二人享有独占权,别人未经允许都不能使用,这导致任何企图站在巨人肩膀上,改进飞机的创新都成为痴心妄想。兄弟二人的后半生,几乎都来往于各种专利官司当中,再也没有过叹为观止的创新,威尔伯甚至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飞行过,随后英年早逝。

最终,在政府的干预下,弟弟被迫卖掉了公司,只留下一个令人叹息的结局。两人对“胜利果实”的过度保护,成为了他们再次成功的最大障碍,

“聪明人”在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很容易把当下的成绩作为自己永久的标签,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生怕别人窃取了自己的财富。

就像一个打赢一场大战的将军,永远都坚持活在这片辉煌的战场,却拒绝在其他疆土开始新的征程。

站在莱特兄弟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对于专利的珍视,毕竟那是两人拼上所有智慧和勇气结晶。但时代在急速前进,抱着过去不放的人,终究会被落在后面。

守护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成功,再次启程,而这需要更大的人生智慧。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成功和失败一样,都只是一个节点,而非结局。 

说起聪明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很多电影,《泰囧》《天下无贼》《大话王》…主角们的顿悟和改变,都来自于放下聪明,回归最本真的愚钝。

聪明就像一把没有刀柄的利刃,它能斩断问题和困难,但你首先需要学会让它不要伤着自己。论“聪明”程度,大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让我们拉开差距的,是对“聪明”的掌控度,或者说驾驭能力。

人当然可以很聪明,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是更加智慧的人,会懂得放下和忘记,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 编者按:     

如果和身边人相比,你显得更聪明,就好好利用自己的天分,寻找正道,踏实努力,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如果好像自己没那么聪明,也不要担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有的人更擅长思考问题做决策,有的人更擅长与他人建立关系,    
有的人更擅长影响他人,  有的人更擅长落地执行,  但我们都能利于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职场上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幸福,方法就是找到你的优势,命名它,主张它,并利用它更好的达成你的目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作者六块儿,36氪经授权发布。
最新评论(0
生活、科技、吐槽
总篇数
0
粉丝
4
+ 关注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