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还是独自前行?自动驾驶时代的汽车行业
2017年01月18日 14:06:10
598 36氪

当福特公司几年前开始对硅谷创业公司进行投资时,他们并没有很受待见。这家老牌汽车公司正在寻找新型科技人才,来帮助公司在快速发展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毕竟它还只是这片新开发土地的一位新人。

“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 福特的CEO Mark Fields说道,“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开始,比如,如果你要与一家创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你不能给出一份长达80页的法律文件,反之,类似的文件必须只有两三页。在这里,我们做生意的方式就是简洁明了。”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最成功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福特正在重新设定几十年以来的的实践标准,以迎合规模只有它百万分之一的公司的想法。这显示出了传统汽车行业所发生改变的程度之大,以及速度之快。 除此之外,传统汽车公司所采取的行动也进一步巩固了这些变化。

仅仅在CES的短短几天内,许多公司之间便已经达成了合作、收购以及合并。比如,奥迪与Nvidia,微软与沃尔沃,宝马、英特尔和Mobileye等,都达成了不同的合作和交易关系。虽然CES现场充满了畅想未来的华丽概念,但这一份份合同,都是真实的、真正在发生的新闻。

全新的自动汽车行业

全自动时代已经不是幻想,它是真实的,并且正在无限逼近的东西。福特、通用、奥迪、宝马、特斯拉、日产以及奔驰等公司都承诺,在未来五年内会推出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这些新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从这些合作和交易的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稀奇的。汽车供应链跨越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类公司,汽车制造商之间也经历了相互的合并和分裂,偶尔还会共享发动机或车辆平台,并吞并一些小品牌。但所有行动的目标总是相同的:通过与所拥有的长处匹配自己弱点的公司合作,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如今,该行业正在建立能帮助其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供应链和合作伙伴关系,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汽车制造能力、AI技术和知识、地图导航技术,以及不计其数的资金等等。

“我们整个行业都仍在学习如何开发自动驾驶车辆,所以,不同的公司也正在尝试不同的想法。” 德国软件公司Elektrobit旗下的硅谷创新实验室负责人Walter Sullivan说道,“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有许多合作关系形成。”

福特于2015年在硅谷开设了一个研发基地,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与各类科技公司打交道。成立之后,福特开始与Uber和一些开发神经网络的公司进行了合作,并且投资了Civil Maps,一个将LIDAR数据转换到自动驾驶车辆地图上的公司。 产业内其它的大咖们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去年,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了自动驾驶车辆创业公司Cruise,而日产则与NASA开始了合作。

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Autoliv的Thomas J?nsson表示:“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一个大家拥有着更加开放的合作关系以及协作的阶段,这是15年前从科技行业‘偷师’的一种发展模式。”

我们就拿这次CES的一个例子来看,目前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摄像机供应商Mobileye,当前正与行业供应商Delphi、英特尔和宝马拥有合作关系。同时,它也与地图公司Here(奥迪,宝马和奔驰曾在2015年共同买下该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次大规模的科技展上,该合作联盟宣布,今年年末,将会正式开始在公路上试验它们的自动驾驶汽车。

还有一个例子,Uber正在与沃尔沃合作,将自动驾驶的重要配件匹配到现有的车辆上。沃尔沃同时也在与Autoliv开展合作,它们共同向各自的员工推出了一个名为Zenuity的合作项目,以共享专利和创意。

“这样的模式来自于两个方向,”J?nsson认为,“一方面有传统的汽车行业,试图将它们的汽车自动化;但另一方面,有科技公司引入了更多创新的、突破性的想法。” 沃尔沃与Autoliv的合作项目Zenuity,将涉及来自两个公司的200多名软件工程师,而J?nsson认为,这恰恰是合作的关键之处,因为这样能保障这两家公司同时从两个角度共同解决问题。

Elektrobit公司的Sullivan说道:“如今,汽车行业由技术引领,而不是成本或者发动机的功率。”他的公司Elektrobit目前隶属Continental旗下,同时,Elektrobit正在与奔驰和Nvidia合作,它还在CES宣布与Argus Cyber Security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往好的方面想,虽然该行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有些复杂,并且一点也不具有戏剧性,但是,这也恰恰表明,自动驾驶汽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整个行业正在从发布概念车(如Faraday Future)、推出展示影片的初始阶段,过渡到推出试验性车辆的阶段(如特斯拉)。要创造一个稳定、持久的新产业,成功制造出数百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将会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是,这正是所有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正在努力的方向。

最新评论(0
生活、科技、吐槽
总篇数
0
粉丝
1
+ 关注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