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新航程 深圳加速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0年08月18日 09:59:30
101 深圳特区报

壮阔新航程 深圳加速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新城效果图

壮阔新航程 深圳加速迈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市民参观2019海博会。 (资料图片)何龙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深圳,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随着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先后发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深圳经略蓝色国土倾力打造的又一张城市新名片。

一年来,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贺信的嘱托和要求,瞄准“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围绕“五大战略”定位,落实“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与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值此迎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将开启更壮阔的新航程,以勇当尖兵的政治站位,努力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夙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

1.

南海涌春潮,构建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大铲湾码头,随着大型滚装船靠岸,远渡重洋而来的数百辆平行进口汽车开始忙碌地卸货,而后通过“口岸报关、区内监管、调拨运输”的新模式,经前海湾保税港区仓储及办结手续,陆续交到境内消费者手中。前海湾保税港区,3M公司的大中华区区域分拣中心,工人们正忙碌地分拣、搬运,口罩等急需的防疫物资经此高效地往来于世界各地。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托船舶、港口运转的海运贸易,每年约占全球贸易运输总量的80%。而前海湾保税港区作为物流链上的一环,借力前海合作区、保税港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尤其抓住“双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戮力改革创新,2019年进出口总值跃居全国保税港区第一。

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深圳有着1145平方公里海域,海岸线绵延260.5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海路交通要冲。1979年,蛇口响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炮”,以袁庚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者,从开发经营赤湾港物流、海上石油后勤基地起步,面朝大海,砥砺奋进,在深圳经济特区不断创造奇迹的40年历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揭牌,翻开了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新篇章。人流、物流、资金链、信息流加速汇流“出海”,一张张“蓝色”商业链网络在南海之滨交织铺向全球。截至目前,该片区已形成四大海洋主导产业集聚的新格局,跃升为全国开放度最大、开放水平最高的自贸片区之一,对广东进出口贡献比重从9%上升至12%,助力广东进出口总额连续34年蝉联全国第一。2020年上半年,面对全球疫情背景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飘红、持续领跑、韧性十足。

南海涌春潮,激荡深圳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从2017年提出概念到2019年锚定目标,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承载区作为代表,深圳展示了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向海图强的雄心。一年来,深圳积极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打造国际领先的海洋产业集聚区,构建高质量海洋经济生态圈。在空间规划布局方面,深圳加快建设“大空港海洋新城-前海”西部海洋科技走廊,探索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打造东、西部两大海洋科技创新引擎,完善产业配套,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本土海洋企业、吸引知名海洋企业总部落户、鼓励企业向海延伸、扶持中小微海洋企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约8%,占全市GDP值约10%。全市营收过亿的涉海企业超270家,总营收超5000亿元。深圳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成为拉动深圳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

海为科技狂,创新激活蓝色经济引擎

碧波南海,“蓝鲸2号”喷出熊熊双火焰,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的国家。从“蓝鲸1号”到“蓝鲸2号”,中国攻克一系列钻采核心技术实现试验性试采重大跨越,依托的正是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团海洋高端装备。

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可持续发展先锋等“战略定位”,以中集海工等为代表的深圳龙头涉海企业开足马力、奋勇前行,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制造瓶颈,完成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海洋工程:“泰瑞号”发射船助力我国首次火箭海上发射试验成功,为建设火箭海上发射母港奠定基础;世界最大的5800米车道双燃料滚装船开工,实现我国在高端滚装船、客滚船等领域的新突破;100个国内首座坐底式智能网箱“长鲸一号”,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智慧海洋牧场,年产值突破50亿元;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工船,可养殖200多万尾三文鱼。

“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建设“海洋强国”的号角声中,深圳依托在电子和信息产业领域形成的全球各城市中最完整的产业链,鼓励陆域企业“赶海”“下海”,激活蓝色经济引擎。今年,中国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即将探访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众多的“深圳智造”也将随之潜入新的“中国深度”:研祥集团“蛟龙号”计算机系统构成深潜器的大脑中枢;善源照明、汉唐模科技(深圳)的LED灯为“深海勇士号”探路照明;腾远智拓电子的高效自组网数字无线传输设备,构成“空天地海”的一体化通信网络;招商重工(深圳)的采矿机,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水下原位基因测序仪开发等,在完成深潜海试后将向市场推出最新一代技术产品。

经略海洋,科技当先。40年间,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迈入新时代,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融入全球海洋中心建设,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海洋人才新高地。目前,深圳涉海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已达34个。今年,深圳计划引进3~5支院士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成立1~2所海洋领域研究所,同时加快将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创办国际化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动国际知名海洋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按程序加快组建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形成海洋领域专业人才“聚宝盆”效应。

西丽大学园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博士团队介绍了近一年来的多项涉海高新科技成果:海洋源生物活性骨水泥,可应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新型止血抗菌膜,以海洋壳聚糖、海藻酸盐为基础研制,是失血患者福音;仿生金刚石薄膜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作为新型抗菌抗生物粘附材料,在海洋精密仪器和高端医疗器件表面防污应用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也在发力海洋:5G通信、海洋信息化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区块链海洋行业应用服务产品,海洋信息化建设系列解决方案等,后浪强劲。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及中集产城、华讯方舟、日海智能等40多家会员企业,协同推动航天卫星技术与物联网、5G等“新基建”的“空天地海”一体化创新应用,随着卫星物联网被写入国家网信办“十四五”规划和深圳“十四五”规划草案,其产业“蓝海”前景可期。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海洋高端装备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在深圳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愈加凸显,以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快速成长。而深圳国家高新区打破发展空间瓶颈,扩容形成“一区两核多园”的发展布局,海洋产业和生物与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涉海产业在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作用下,迎来蓬勃发展。2020年上半年海洋经济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约一倍。

3.

朋自海上来,海博会蓝色伙伴共建共赢

朋自海上来。两个月后,被誉为“海洋第一展”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盛大开启,迎接四海嘉宾。2020海博会不仅是深圳承办的又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海洋经济交流展示盛会,还演绎着丰富的经济、科技、人文、生态、治理等图景。

意大利船级社是最早报名的国际知名机构之一,拥有全球70多个国家的网络和最大、最先进的滚装船、豪华游艇等装备。其负责人介绍,2019海博会让该社受益良多,今年他们第一时间报名,并将分享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船舶航海新科技的跨界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更需要新商机。我们正积极发动和链接国际石油巨头、船级社、装备制造企业等涉海机构,加入2020海博会的全球蓝色‘朋友圈’,共建共赢。”深圳市海洋石油服务企业协会会长、惠尔海工董事长李兰芳介绍说。据海博会执行机构统计,目前已遴选出专业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参展企业和机构约400家,招展面积完成70%。西门子能源公司、ABB工程公司、豪氏威马、埃克森美孚石油等都众多外资名企都将携最新涉海技术和产品亮相。

“今年,海博会的筹办将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努力,不仅办海洋人的专业展会,还要突破海洋圈层,成为陆域企业向海图强、聚合产业集群、寻求出海商机的窗口。”海博会执行机构负责人介绍说,2020海博会还将依托5G技术、AR/VR、云计算等新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会展+贸易”的新模式首次线上线下同步展开。预计参展参会单位1000家,采购商3000余家,参展观众12万人次。

河北雷萨重型工程机械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今年申报了500平方米展位,参展面积最大,将现场展示最新的海洋平台专用起重机设备。迎来上市10周年的北京海兰信公司,瞄准“全球智能航海引领者”,立足海洋领域自主研发核心产品,新一代“海兰云”“智慧桥”系统等,将构建起“天空岸海底”海洋立体观测网。国兴汇金(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汇集了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将展示其研发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长距离的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系统,让未来的海洋更智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博会是推进海洋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功能平台,也是促进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的高端经贸平台。2019海博会上,深圳宣布将推出重磅举措,在未来数年投入上千亿元资金,用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聚一批全球海洋高端人才、高端企业、高端资源。作为十二个重大项目之一,深圳将在2020海博会上推动海洋新城全球招商,让更多优质企业参与深圳发展,共建世界级城市群。

海洋新城位于珠江口东岸,毗邻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将构建以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核心,海洋现代服务、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能源三大产业为支撑的“2+3”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合作平台、中国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标杆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科创高地。其中,中欧蓝色产业园将作为核心项目率先启动。预计到2035年,海洋新城将完美呈现,带动6万人就业和3000亿产值,促进深圳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最美海岸风情和城市创新活力。

幸福似浪花 海洋底色绘就民生画卷

海风轻拂,浪花拍岸。一年来,深圳以海洋为底色,先行示范不断铺就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画卷。

“海洋博物馆要有好玩的体验区,还要有可爱的海洋生物,有漂亮的海洋餐厅”。作为“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之一,深圳海洋博物馆今年面向全球一流团队征集建筑设计方案的同时,也发起了公众咨询,得到热烈回响。深圳海洋博物馆选址于大鹏半岛,将建设“海馆相融、馆园一体”的世界一流海洋资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营造全民爱海、亲海、近海的氛围,深圳不仅精心打造深圳歌剧院、海洋博物馆、红树林博物馆、海洋公园等一批涉海经典地标建筑,还以一系列创意十足的“海洋+”品牌文化活动,彰显蓝绿交织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提升公众充满海洋气息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8月16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的“爆款”《深蓝讲坛》在深圳中心书城推出2020年首场活动,座无虚席。后续,《直播带“海货”》推荐深圳渔业产品、涉海高科技产品,微综艺节目《深爱海洋》以深圳为原点探访和对标知名海洋城市,《深圳海洋科学说》的新一档“海洋线上知识课堂”,《海洋知识竞赛》让海洋文化科普走近高校大学生,2020海博会期间的深圳海洋文化周和深圳首部“海洋系”纪录片等,都将联合打造海洋经济、文化和新媒体融合的宣传矩阵。

作为“深蓝讲坛”的嘉宾之一,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会长、深圳联成渔业董事长黄富雄将讲述深圳远洋渔业的精彩故事,与公众现场分享金枪鱼等丰富鲜美的深海产品。2019年,深圳全年远洋捕捞总产量3.3万吨,占全省产量半壁江山。随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圳制定了“全球资源+中国消费”的远洋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海内外的远洋渔业基地和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未来,更多全球各地物美价优的新鲜中高端海产品,将端上深圳市民餐桌。

今年以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中央绿轴、深圳首个旅游类拆除重建城市更新项目小梅沙片区整体更新改造、大梅沙海滨公园整体升级改造、最美海滩大鹏西涌国际设计竞赛等加速推进,盐田海滨栈道修复重建项目、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及摩天轮等先后完工开放,周末音乐会再度唱响西湾红树林公园,2020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首站梅沙扬帆。居于深圳海洋产业增加值首位的海洋旅游业,正在逐渐恢复往昔活力。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为发展思路,深圳将倾力打造“滨海浪漫”“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运动休闲”“都市风情”五大文体旅游特色产品。

未来,在海边喝着咖啡看日出日落看金枪鱼上岸,在深圳湾海滨栈道、蛇口渔港、海洋新城迎风奔跑观鸟翔鱼跃,市民和游客将感受到深圳愈加醇厚醉人的海味渔鲜,以及蓝绿相映山海相融的高品质生活。

最新评论(1
生活、科技、吐槽
总篇数
0
粉丝
4
+ 关注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