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见证特区40年成长
2020年08月17日 10:00:01
280 深圳晚报

大亚湾核电站见证特区40年成长

▲大亚湾核电基地。

深圳晚报记者 蔡志军

如果找一个与深圳经济特区同岁的见证者,1980年筹建的大亚湾核电站无疑是最佳对象之一。近日,深晚记者走进中国广核集团大亚湾核电基地,亲见亲闻大亚湾核电站与特区40年共同成长的故事。

与特区共同起步

“杀出一条血路”

1978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后,宣布中国将引进两座法国核电站设备。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前期筹备,198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年,也是广东核电站项目筹建之年。1982年,广东核电站项目选址大亚湾畔,同年底,国务院批准采用法国核电技术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是法国M310技术,总投资高达40亿美元,而197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去哪里找钱来修核电站?没有钱,那就“杀出一条血路”:经过核电站开创者的多方努力,大亚湾核电站采用了“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全新模式——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与香港中华电力合营,建成后将电卖给香港换取外汇。

这一全新举措,大亚湾核电站由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早期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并且打破我国重大项目由国家投资的模式,在改革开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7年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1994年5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实现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旗帜,大亚湾核电站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秉承特区创新基因

打造核电“中国方案”

1%、30%、64%、90%,这是一组核电国产化率的成长数据,指向的是我国核电站建设的国产化率,由大亚湾核电站的1%,到岭澳核电一期的30%,再到岭澳二期的64%,再到目前“华龙一号”的接近90%。

从大亚湾核电站起步,中国广核集团秉承特区创新基因,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直到打造出核电运营的“中国方案”。

2013年,在我国三十多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横空出世,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大国重器”,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在中广核工程公司设计院,核岛系统所布置室副主任何炜亭自豪地说,“华龙一号”安全性达到世界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要求,能够抵御类似福岛核电站事故中遭遇地震、海啸所引发的巨大破坏。

目前,“华龙一号”正在中广核防城港核电基地建设,将应用于英国一个筹建中的核电项目。

今天,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中国广核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核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持续推进核能等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贡献。

最新评论(0
生活、科技、吐槽
总篇数
0
粉丝
4
+ 关注
精华文章